随着疫情浪潮掀起的零接触、照护、物流等概念,推涌着台湾服务型机器人产业迅速成长,商业周刊指出我国服务用的清洁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产业排名更是名列全球前三大制造出口国,根据经济部技术处统计,台湾广义的机器人产业,近 5 年总产值成长率近 27%,工研院也预估今年产值将可达 6,620 亿元。面对服务型机器人产业在餐厅、饭店、仓储、工厂等场域高度成长,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点出国内发展上普遍存在的供需落差,在於机器人制造商进行产品研发时会过於技术本位,对於客户实际应用情境或客户痛点的掌握度不足,致使产品导入至应用场域时,常会因场域限制使导入实际效益不如预期。

为弥平服务型机器人产业发展上的现存问题,经济部工业局着眼於解决场域真实需求的产品供应链之发展,自 2019 年与资策会、智动协会及服务型机器人联盟合作,以场域促动创新和应用带动产业两项策略主轴,搭配「RoBo com 创意实证竞赛」形式,鼓励新创团队研发符合应用端需求并解决营运痛点的智慧创新应用方案,持续推动服务型机器人场域实证计画;并连续三年与 ROS TAIWAN 共同办理「台湾 ROS 社群开发者年会」,年年汇聚超过百位以上的产官学及开发爱好者,对 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机器人作业系统进行自有开发经验分享,透过技术交流谘询,开拓更多元的产业创新应用。

产业推动工作於台湾机器人与智慧自动化展与台北国际自动化工业大展(8/24-27,台北南港展览馆)皆有所展现,展会期间办理「2022 年台湾 ROS 社群开发者年会」动态活动,会中有半导体大厂英特尔分享的未来 AMR 市场趋势及解决方案,以及自主移动机器人联盟 AMRA 谈及 AMRA-271 移动机器人通讯协定标准与概念等内容,引起现场百余位产官学专家的热烈讨论,也催生出对於 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自主移动机器人将是产业转型下一阶段重点趋势的发展共识。

静态展示则於展会设立「服务型机器人专区」与「2022 RoBo com 服务型机器人创新应用专区」,共同展示台湾服务型机器人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以及经济部工业局今年针对服务型机器人在桃园国际机场、LEXUS 中部汽车、奇美博物馆三大场域做竞赛实证的阶段性成果。多年协力场域实证计画的厂商夥伴微星科技,也於专区展摊首次亮相新型 AMR 智能基座机器人,相较於过去需有轨道路线并倚靠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指令操作的 AGV 机器人,微星科技二代新品透过搭载的光学雷达(LiDAR)与更多感测装置,让 AMR 机器人拥有更强大的灵活与弹性,呼应 AMR 将是产业转型下一阶段重点趋势的发展动态,可望满足企业自动化需求,同时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

综观我国服务型机器人产业,国产厂商能运用的资源网未完备,且缺乏可依据主题情境进行客制修订的经验,导致无论是新服务开发或应用落地推广,都受到不小的挑战;经济部工业局藉由计画多方推动,不论是台湾 ROS 社群开发者年会上的研发概念碰撞与拓展,或是 RoBo com 服务型机器人创新应用专区的实证能量运用及展现,皆不约而同展现後疫情时代下我国服务型机器人的产业趋势与商机潜力,为台湾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一股强劲力道,同时也向社会大众呈现服务型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多元应用的那一面。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资料来源:经济部工业局)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