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GDP 逐年成长,但是为什麽社会大众普遍无感,也没看到自身资产跟着成长?
这样的状况,已经以「薪资停滞、民生消费物价过高」的无力现状在社会中蔓延了。在近日一篇 PTT 讨论串中,也指出台湾日常杂货的价格,是世界上前 10 高,引起网友一阵热议。
台湾 GDP 主力成长引擎为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占比约为总体 GDP 的 3 成。而 GDP 占比达 70% 、就业人口达总人口 6 成的服务业,却面临发展力道不足,以及服务业人口薪资停滞的状况。面对这样的未来,台湾有解吗?
在《TechOrange》2021 CONNECT 年度趋势论坛中,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全与科技报橘社长戴季全对谈,为读者解析台湾的经济概况,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台湾服务业没升级,年轻人的发展机会也会受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服务业低薪问题,也有着长期民族结构性问题,最大根源就是「Cost Down」心态。
台湾早期依靠代工模式发展,很容易有节省成本、换取最大效益的思维,过往的商业模式也都是低毛利结果,自然难以投资研发与创新、提升员工福利、提升环境。当国内生产成本越高,也不会去思考产业升级,而是选择外移移到成本更低的海外,让台湾人失去工作机会。
另外,台湾专业服务业稀少,也是一个让整体服务产业无法持续提升成长的主因。当服务专业不被重视,连带也会让整体商业环境无法创造更多成长动力。
王健全表示,台湾产业虽以服务业为大宗,但仅有 10% 的服务业人口是高薪、高产值的,例如资通讯、金融、科技、垄断/寡占(例如台电、中油、中华电信)、特许证照(医师、律师、会计师)、公务员等,其余 90% 的服务业都是中低薪。
服务业松绑与产业化,有助创造高薪
要解决要解决社会、经济分配失衡,王健全认为,服务业的松绑、升级转型与产业化可以协助提升更多专业服务业与相关商机启动。举例来说,因应台湾人口结构变化,创造大健康产业,包含医疗、长照、复健与护理,甚至可以带动医材产业的创新与国际新商机。
这些产业都是目前在台湾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的新蓝海。透过增加投资、精进商业模式,其实可以带动新一波高阶服务业的就业机会。
服务业也同时与年轻人低薪的社会议题有高度直接关系。服务业为社会年轻人最容易接触到与投入工作的产业别,若提供的薪资低,就会影响到年轻人消费与收入,进一步造成社会所得分配不均的恶性循环。
产业若要升级,就必须摆脱 cost down 思维,有投资、有利润,才能优化产业发展。
不想 Cost Down,那台湾半导体、电子业下一步升级重点是什麽?立即订阅 TechOrange 年度趋势论坛 2021 CONNECT,邀请鸿海研究院、工研院精彩解析!
台湾有 10 兆超额储蓄与 31 兆保险资金,可望用於投资内需
服务业要升级,就需要资金投资。资金从哪来?
王健全表示,台湾有 10 兆的超额储蓄,当中有 7 成在企业,3 成在民间,但这些资金大多投资房地产。另外台湾人也买了大量保险,共有 31 兆的保险资金,但它们多会流到香港与新加坡投资。若台湾服务业能注入这些资金,就能发展许多商机;若金融服务业松绑,资金也会流到台湾,对产业发展带来助益。
王健全举例,从长照产业来看,若能注入资金,就能发展养生、陪伴、医材等商机,也能带动产业规模化。国际医疗也是台湾可以优化的产业。王健全说明,相较於台湾,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都做得更好,而台湾国际医疗发展不理想,是因为台湾对医疗的管制与公益思维较高,但没有利润,投资人就不愿意投资,医院也不愿意优化服务,只能藉由 cost down 的模式营运。
设立奖励投资制度,鼓励企业将盈余用於投资
戴季全则认为,台湾可以重设类似《奖励投资条例》的制度。1960 年,政府为了因应美援停止,确保台湾经济持续发展,设立《奖励投资条例》,透过奖励投资制造业、手工艺业、矿业、农林渔牧业、运输业等产业,期望提升台湾的产品自制率,达到自给自足,促进台湾经济发展的目标。
此外,当时政府也藉由《奖励投资条例》推动外销产业,并透过租税减免等方式吸引外资来台。1980 年代,政府修正《奖励投资条例》,侧重於工业发展,并鼓励企业留在台湾。虽然政府於 1990 年废除《奖励投资条例》,但该条例促进了台湾经济起飞与科学园区等发展。戴季全认为,政府可设置类似於《奖励投资条例》的激励制度,可透过投资免税等方式,鼓励企业将盈余用於投资内需等产业,促进发展。
台湾低薪问题已持续近 20 年,除了少数的科技业、金融业等产业,高达 90% 的服务业落於中低薪范畴。为了提振薪资,台湾内需产业需要升级;若要升级,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而超额储蓄、保险资金是可行的资金来源;另外,透过类似《奖励投资条例》的制度鼓励投资,也有望让台湾内需产业获得资金,带动产业升级,摆脱低薪魔咒。
支撑台湾经济的半导体、电子业又该如何升级?立即订阅 TechOrange 年度趋势论坛 2021 CONNECT,邀请鸿海研究院、工研院精彩解析!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转载。首图来源:Shutterstock)